Thứ Hai, 23 tháng 7, 2007

ÂM DƯƠNG

阴阳

本條目部分內容或段落需要擴充,歡迎協助擴充以改善本條目或段落。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扩充请求中找到。歡迎在擴充條目後將本模板移除。

道家太极图
陰陽的概念,原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。古時的人民,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自然現象,如天地、日月、晝夜、寒暑、男女、上下等,並歸納出「陰陽」的概念。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。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,包括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。
大約在北宋年間,出現了道教太極圖。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,形成一半白一半黑,白者像陽,黑者像陰,白中又有一個黑點,黑中又有一個白點,表示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。分開的兩半,酷似兩條魚,所以俗稱陰陽魚。
太極符號(☯)的Unicode編碼是0x262f(十六進位),在網頁HTML當中可以寫成☯。
目录[隐藏]
1 字義
2 特點
3 中医
4 参看
5 參考文獻
6 外部連結
//

字義
阴、阳两字的古義是背日和向日,起初并无任何哲学内涵。阴,《说文解字》曰:「暗也,水之南山之北也」,《说文系传》 曰:「山北水南,日所不及」。阳,《说文解字》曰:「高明也。」《说文解字义证》:「高明也,对阴言也。」 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说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」。(老子第42章)

特點
陰陽學說認為,宇宙間所有事物皆有陰陽兩個屬性,且兩者蘊含著相互依靠、相互制約、相互轉化的關係。
中國的傳統學術中,有所謂「孤陰不生,獨陽不長」及「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」的觀念。
陰陽的特性如下:
兩者互相對立:萬物皆有其互相對立的特性。如熱為陽,寒為陰;天為陽,地為陰,說明了宇宙間所有事物皆對立存在。然這種相對特性並非絕對,而是相對。如上為陽,下為陰,平地相對於山峰,山峰為陽,平地為陰;但平地若相對於地底,則平地屬陽、地底屬陰,可見陰陽的相對性關係。
兩者相互依靠、轉化、消長:陰陽存在著互根互依,互相轉化的關係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離開另一方單獨存在,因彼此的消長,陰陽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現象分類。
陽的代表:天、父、雄性、熱、晝、表面、過去、破壞力、單數。
陰的代表:地、母、雌性、寒、夜、裡面、未來、包容力、複數。

中医
陰陽學說原自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,古時的人民從生活中,觀察到各種對立的自然現象,如天地、日月、晝夜、寒暑、男女、上下等,並歸納出「陰陽」的概念,故黃帝內經中的《素問‧陰陽應象大論》認為: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。」由此,中醫學發展出以人體陰陽虛盛為判斷疾病與治療方向的指標。人體不同的部位、組織,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動,都可劃分為陰陽兩類,例如:男之背為陽、腹為陰,女之背為陰、腹為陽;外為陽,內為陰;力與精神為陽,體液與溫度為陰。按照同樣道理,身體每一經絡系統都分為陰與陽,不同的病症類型亦可按陰陽劃分,故有同病不同治的說法,就是因其陰陽消長不同而來。阴阳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转化。冬去春来,夏去秋来,月升日落,老死少生,等等。阴极生阳,阳极生阴,在中医里,说一个人身体极度的虚弱,反而容易上火——虚火。
根據《素問‧陰陽離合論》:「陰陽者,數之可十,推之可百;數之可千,推之可萬;萬之大,不可勝數,然其要一也。」故陰陽可無限細分,而這概念亦應用於中醫學上,以解釋生理活動的不同狀態。例如:五臟為陰;當中的每一個臟器,其活動狀態又可細分為陰陽,如肝陰、肝陽;腎陰、腎陽等。

参看
太极
周易
八卦
六十四卦

參考文獻
上海中醫學院,《中醫學基礎》,商務印書館(香港)有限公司,2005,香港,ISBN 9620730143
魏哲彰,《人體圖形》,世茂出版社,2005,台北,ISBN 9577763545

外部連結
马来西亚易经网

Không có nhận xét nào: